公司动态

宫星空体育平台缩抑制剂怎么选?哪些禁忌症及注意事项需要掌握

2024-07-30


  孕9周开始子宫出现规则的,低强度收缩,这种收缩腹部不能扪及,孕妇自身亦感觉不到。收缩的强度是2~4mmHg,静息压力是3~8mmHg,有利于促进子宫血液循环。

  (2)Braxon Hicks收缩:孕12~14周开始出现无痛性宫缩,强度是10~15mmHg,持续时间约30s。可促进子宫血窦和绒毛间质中血液循环。

  由于各种因素刺激子宫,导致子宫敏感性增高,诱发妊娠子宫产生病理性收缩,致胚胎或胎儿排出,而发生流产或早产。

  这些因素包括:宫腔内血肿/绒毛膜下血肿;蜕膜损害/蜕膜炎;辅助生殖技术受孕;母胎应急反应;双胎/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生殖道炎症等。

  什么情况下需要应用宫缩抑制剂?运用宫缩抑制剂的孕周是多少?不同孕周应该应用哪一种宫缩抑制剂?各有哪些禁忌症?我们就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所有世界重要组织及指南均建议34孕周之前的先兆早产应使用宫缩抑制剂,但是,使用宫缩抑制剂的最小孕周却没有一致性建议。欧洲围产医学协会(EAPM)的截断值是22孕周,是基于2016年发表在JAMA的一项回顾性研究,研究对“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新生儿研究网络中心”的6925例新生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极早早产儿仍能从糖皮质激素治疗中获得益处。但是英国国立卫生与临床研究所(NICE)指南建议从26孕周开始使用宫缩抑制剂。在23~25+6孕周之间是否用药,取决于延长孕周治疗的风险以及能提供的新生儿治疗能力。ACOG指南指出,鉴于已知的宫缩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相关风险,只有自发性早产风险增加的孕妇才需要接受宫缩抑制剂的治疗。

  1.孕16周前任何宫缩抑制剂不适合应用,流产原因主要不是宫缩,所以不应使用宫缩抑制剂。

  在宫缩抑制剂选择上,英国国立卫生与临床研究所(NICE)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一致认为硝苯地平应作为一线的宫缩抑制剂,我国早产指南并未明确宫缩抑制剂的一线用药问题,目前,临床上用以抑制宫缩的一线药物药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利托君)、环氧化酶抑制剂(如吲哚美辛);二线药物包括缩宫素受体抑制剂(如阿托西班)和硫酸镁。阿托西班由于价格的问题未被列入一线用药,随着其进入集采,未来也有可能作为一线药物使用。来自uptodate的数据,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指南,关于宫缩药物的选择建议如下:

  妊娠13~16周保胎的目的和早孕期不一样,并不是为了支持胎盘,而是利用孕激素松弛子宫平滑肌的机理,镇静安胎,给保胎提供机会。根据病例回顾性研究、荟萃分析等方面的资料,证明孕激素对宫颈缩短的晚期先兆流产及先兆早产有一定的意义。

  (1)对于妊娠≤32周且适合接受保胎治疗的患者,建议使用吲哚美辛作为抑制临产的一线疗法。该药可能优于安慰剂,对母亲和胎儿的副作用相对较少,并且可与提供神经保护作用的硫酸镁同时配伍使用。

  注意:应避免对妊娠32周以上的患者使用吲哚美辛,并注意使用不应超过72小时,因为有导致动脉导管过早收缩或闭合的风险。

  孕激素是国内在先兆流产和早产中使用率很高的一种保胎药[1],孕激素在妊娠早期具有维持蜕膜化子宫内膜、松弛子宫平滑肌、改善子宫血液供应以及免疫调节等重要作用,高浓度的孕酮水平具有显著的镇静增大的子宫的作用,在维持妊娠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故临床上常用于预防流产及晚期先兆流产、先兆早产。

  作用机制:孕激素激活的细胞可合成孕酮诱导封闭因子(PIBF),PIBF可抑制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同时促进Th-2产生,Hudic等[3]的研究证实早产风险患者口服孕激素后,PIBF和白细胞介素(IL)-10浓度增加,γ干扰素(IFNγ)浓度降低,Th-1、Th-2 比例失衡被纠正。《孕激素维持妊娠与黄体支持临床实践指南》推荐[1], 对于有早产史或者宫颈缩短者,无论单双胎均推荐临床使用孕激素预防早产,从孕20周开始,直到孕35周停止用药。

  (4)对无早产史、但孕24周前超声显示宫颈缩短(CL<20mm)者,推荐用黄体酮。

  (5)对有自发早产史者,此次孕 24 周前宫颈缩短(CL<25mm)者,不论是否实施宫颈环扎手术,均可辅助使用黄体酮给药。

  (6)对有自发早产史的无早产症状者,推荐自孕16~20周起每周肌内注射17α羟己酸孕酮酯 250mg,至妊娠36周。但是目前国内尚无17α羟己酸孕酮酯,并且其为合成孕激素,安全性有待更多临床研究证实。

  用药途径:关于孕激素的用药途径一直是国内外妇产科关注的焦点,现FIGO指出用黄体酮每日用药及肌内注射17-α羟孕酮每周用药在降低早产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治疗方案应由临床医生及孕妇共同选择[4]。

  (1)地屈孕酮:口服用药,地屈孕酮于1961年全球上市,是目前功能和结构最接近天然黄体酮的口服孕激素类药物,属于逆转录孕酮,与体内孕激素受体有极强的亲和力,故而不易出现天然孕激素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每日20-40mg,妊娠剧吐患者应谨慎使用。

  (2) 黄体酮:口服用药,口服天然孕激素(即黄体酮)吸收差,肝脏代谢快,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微粒化黄体酮及悬浮油剂胶囊的出现使口服吸收效率提高了几倍[4-9]。微粒化油剂是指将黄体酮晶体添加到长链脂肪酸中,使黄体酮颗粒缩小至小于10μm,从而增加了药物在胃运输过程中的有效表面积,增强黄体酮的水溶率和肠吸收。大量有关OMP临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口服100mg黄体酮可迅速提高体内孕酮水平并可维持大约12小时[10]。每日100mg,Q12H。

  (3)黄体酮油剂型:肌肉注射,每日20mg ,使用时应注意患者局部皮肤、肌肉的副反应。

  (4)黄体酮用胶囊:黄体酮软胶囊,每日200mg~300mg ;或缓释凝胶,每90mg,出血患者应谨慎使用。

  (5)肌肉注射黄体酮:17a羟己酸孕酮酯(17a-OHPC)。它属于半合成类孕激素,与人类自身产生的黄体酮比较,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目前国内没有销售,安全性有待更多临床研究证实。每周肌内注射250mg。

  口服地屈孕酮显著降低相对流产风险,且药物原型与代谢产物活性使其生物利用度更高,不良反应更低。优于保胎治疗。

  烯丙雌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制剂,作用效果是孕酮的数倍,可以增强HCG水平,提高绒毛膜活性,改善胎盘功能以促进内源性孕酮分泌。是一种不良反应小且患者依从性好的口服类黄体支持的药物。

  作用机制:烯丙雌醇属于17α羟基孕激素类保胎药,较孕酮活性更高,通过提高孕妇体内绒毛膜磷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使患者体内β-HCG水平得以改善,并使孕妇孕酮水平得以恢复 [12-13];通过神经介导的β肾上腺素选择性地作用于子宫肌层的β2受体,降低子宫肌层活性,从而在24小时内迅速有效地松弛高张的子宫肌层;可以使胎盘滋养层的内分泌活性增强,提高催产素酶的浓度和活性;能够拮抗前列腺素对子宫产生的刺激作用,从而起到保胎作用。

  (1)改善胎盘功能:烯丙雌醇能增强绒毛膜活性,促进内源性妊娠相关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胎盘功能的改善。

  (2)降低前列腺素水平:烯丙雌醇可以与钙离子结合,提高子宫平滑肌兴奋性阈值,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抑制子宫收缩性,对早产起到预防作用。

  (3)降低催产素水平:烯丙雌醇可增强滋养细胞活性,促进胎盘功能正常化,从而增加催产素酶的浓度,降低催产素水平。

  (4)诱导PIBF形成:烯丙雌醇可于孕早期激活孕酮受体形成PIBF,可以诱导保护性不对称抗体产生,形成以Th2为主的保护性细胞免疫反应,能够抑制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性,从而创造出胚胎发育必须的TH2细胞因子环境,并使母胎之间的免疫反应从排斥转为保护。

  烯丙雌醇是最安全的保胎药之一。49年来(1972-2021年)在多个国家的用药经验没有重大不良反应及安全事故报告,是能运用于临床的三种孕激素之一,且是国内CFDA唯一审批先兆早产适应证的孕激素。英国《马丁代尔药典》 明确指出:妊娠期应用烯丙雌醇不会导致胎儿畸形,连续长期使用无毒副作用。Czeize和Ruzicska的研究证实,烯丙雌醇不影响染色体畸变,亦无雄性化作用,不影响胎儿正常发育[11]。不具有雌/雄激素的作用,因此并不会对患者肾上腺功能、性腺功能造成抑制。不引起产程时间还有其他分娩异常,不引起重要脏器的损害。

  复发性流产:可以在明确怀孕后立即用药,10mg Bid直至危象期后一个月,通常至妊娠12周。

  晚期先兆流产:证据显示有晚期流产史或早产史的孕妇,预防性应用孕激素可以降低早产率。宫颈环扎术后、侵入性产前诊断术后、孕中期多胎妊娠减胎术后以及胎儿宫内治疗术后可酌情预防性使用,推荐使用烯丙雌醇20~40mg/天。

  利托君联合烯丙雌醇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保胎成功率[14],盐酸利托君注射液48h,同时联用烯丙雌醇片(多力姆)5mg,口服,tid,持续服药至36周;对于有早产高危因素的孕妇(既往自发性早产、双胎、超声提示宫颈管长度小于2.5cm)可以自孕16周起口服多力姆10~15mg/d至36周。另外,在宫颈环扎术后、侵入性产前诊断术后可适当加量口服至20~40mg/d。

  严重肝功能障碍,DubinJohnson和Rotor综合征,既往妊娠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或感染疱疹病毒者。

  (1)盐酸利托君(Ritodrin,商品名:安保),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宫缩抑制剂。位于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之列,也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早产抑制宫缩的唯一药物。

  作用机制:盐酸利托君的有效成分为盐酸苄羟麻黄碱:可直接结合子宫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促进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水平提升,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抑制肌球蛋白轻链激酶活化。以此达到抑制妊娠子宫子宫平滑肌收缩的目的。

  用法:利托君静脉点滴用法:起始剂量50~100μg/min静脉点滴,每10分钟可增加剂量50μg/min,至宫缩停止,最大剂量不超过350μg/min,共48小时。

  若宫缩停止可改用片剂维持治疗:结束输注前半小时,口服片剂10mg,最初24小时剂量为10mg q2小时,此后为10~20mg 4~6小时,总量不超过120mg/d。常用维持剂量在80~120mg/d,平均分次给药。

  总之,盐酸利托君对短暂推迟早产有积极影响,但对改善新生儿结局无明显优势,相反,因不良反应需要暂停治疗的孕妇显著增加。因此,不建议长时间使用盐酸利托君进行保胎治疗。历史上,利托君是唯一被FDA批准用于抑制子宫收缩的药物。然而由于利托君引起产妇死于肺水肿被报道后,利托君已退出美国市场。但是目前在我国以利托君抑制宫缩治疗早产仍十分普遍,尤其在三级医院或有监护条件的二级医院依然将其作为首选。

  相对禁忌症:临床上合并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未控制的糖尿病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中是相对禁忌。

  禁忌症:禁用于妊娠不足20周的孕妇;禁用于延长妊娠对孕妇和胎儿构成危险的情况,包括:分娩前任何原因的大出血,特别是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子痫及严重的先兆子痫;胎死腹中;绒毛膜羊膜炎;孕妇有心脏病及危及心脏机能的情况;肺性高血压;孕妇甲状腺机能亢进;未控制之糖尿病患者;重度高血压;对本品中任何成份过敏者。

  对胎儿影响: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以透过胎盘,对胎儿的心血管效应表现为胎儿心动过速和胎儿心率变异性降低。增加胎儿左室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降低脐动脉血流、增加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对于胎儿这些改变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很难衡量新生儿心肌缺血的程度。伴随着母体血糖增高,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诱导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和低血糖反应。宫内暴露与新生儿脑室内出血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大多数研究认为,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使用可减少或不影响新生儿脑室内出血的风险,也有一些研究认为风险增加。在宫内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的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过度刺激可能与自闭症发生有关。

  副作用:恶心、头痛、鼻塞、低血钾、心动过速、胸痛、气短、高血糖、肺水肿、偶有心肌缺血等。

  (2)特布他林:治疗早产的主要的β2-受体激动剂,早些时候有用特布他林皮下注射泵,用于长期给药以预防或治疗早产。长期使用特布他林并不能延长妊娠或改善新生儿结局,特布他林皮下注射泵使用与相关的死亡也有报道。1997年,FDA首次对特布他林发出警告,并清晰地指出宫缩抑制剂的益处仅限于48~72小时,此后不应继续使用宫缩抑制剂。2012年,FDA对长期使用特步他林向公众发出警告,特布他林不应该用于早产的预防或长时间治疗(超过48~72小时),因为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脏疾患和死亡[15]。需要指出的是,短期使用特布他林并没有问题。例如,如果产程中强烈宫缩导致胎心减速,静脉或皮下注射特布他林0.25mg缓解宫缩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硫酸镁于1965年首次在美国被应用,经五十余年的临床实践,被医学界认可是安全有效的,在产科常用于促进胎儿脑神经发育,发挥脑神经保护作用及预防和治疗子痫。

  作用机制:硫酸镁用于治疗早产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其机理是竞争钙离子在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阻止钙离子内流,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下降,从而松弛子宫平滑肌。同时可激活三磷酸腺苷酶分解ATP,导致ATP和子宫肌细胞肌浆蛋白轻链激酶的磷酸化减少,可抑制子宫收缩。

  硫酸镁应用的现状:美国FDA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大量的数据发现,怀孕期间长期的使用硫酸镁可能与胎儿和新生儿长骨脱钙和骨折相关等方面的问题有关,因此将硫酸镁的安全等级降低,从A类变为了D类,2012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和英国皇家妇产科医生学院(RCOG)重新更新了早产的治疗,建议在预防早产时,注射硫酸镁的时间不应超过5~7天。因为顾虑胎儿在子宫内长期暴露于硫酸镁,可能造成胎儿及新生儿的骨骼脱矿及骨折。

  2016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和母胎医学会(SMFM)指南继续支持在合适的情况下合理的短时间应用硫酸镁(通常不超过48小时)。各国的妇产科学术组织均推荐产前使用硫酸镁保护早产儿脑组织预防脑瘫风险,2019年SOGC指南将产前使用硫酸镁保护胎儿神经的孕龄上限修订为34周[16],降低脑瘫风险。

  使用时间点:ACOG和美国母胎医学学会(Society for Maternal-Fetal Medicine,SMFM)建议妊娠超过34周不建议使用硫酸镁,妊娠不足24周一般也不推荐使用,但可根据具体情况在23周也可考虑使用。

  用法用量:通常以静脉给药、持续20分钟的方式给予硫酸镁6g负荷剂量,而后以2g/h的速度持续输注,根据对宫缩频率及母体毒性的评估结果来调整输注速度。

  禁忌:患有重症肌无力的女性禁用硫酸镁抑制宫缩。由于硫酸镁有抗正性肌力作用,故已知有心肌受损或心脏传导缺陷的女性也不应使用。镁由肾脏清除。因此,肾功能受损的女性在常规剂量给药时血清镁浓度会过度升高并可能发生镁中毒,故应减少或取消维持剂量。

  作用机理:阿托西班作为一种缩宫素受体拮抗剂,竞争性与子宫肌层和蜕膜上催产素受体结合,阻止催产素刺激的肌醇三磷酸生产增加,最终阻止了储存的钙从肌浆网释放,以及随后电压门控钙通道的打开,这种细胞内钙增加的关闭阻止子宫肌肉收缩,减少收缩的频率和诱导子宫静止,从而使平滑肌松弛,达到治疗早产的目的。其安全强效的特点使其具有在治疗早产领域不可替代的地位。

  由于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高度特异性,抗宫缩有效性高,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低,尚未发现严重母体心血管事件,2017年欧洲围产医学协会在早产管理建议中,提出将阿托西班作为一线应用的宫缩抑制剂。

  适应症:国内临床上阿托西班由于价格昂贵,使用起来受到一定的限制,下列情况建议首选:双胎妊娠、妊娠合并心脏病、甲亢、高血压、肾病等;子痫前期、糖尿病合并妊娠、GDM血糖控制不稳;产前出血量不多,有继续妊娠的条件。但随着国采后价格下调,应用会逐渐增加。

  用法:起始剂量为6.75mg静脉点滴1min,继之18mg/小时维持3小时,接着6mg/小时持续45小时。

  重复治疗:若需要用阿托西班重复治疗,也应该开始使用0.9ml:6.75mg规格的阿托西班注射液(0.9ml/瓶)单剂量推注,随后再用5ml:37.5mg规格的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5ml/瓶)进行静脉滴注。

  药物相互作用:体外研究表明,阿托西班不是细胞色素P450系统的底物,也不抑制药物代谢的细胞色素P450酶,因此阿托西班不参与由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在健康女性中,阿托西班与倍他米松间无药物相互作用。阿托西班与拉贝洛尔同时给药时,拉贝洛尔的血药峰浓度降低36%,达峰时间延长45分钟,但拉贝洛尔的生物利用度没有改变,拉贝洛尔不影响阿托西班的药代动力学。尚无阿托西班与抗生素类、麦角生物硷类以及除拉贝洛尔外的抗高血压类药物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目前使用和研究最广泛的是硝苯地平,其抑制宫缩、延长妊娠期的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且价格低廉,自1980年由UImsten U报道以来,已被用作治疗早产的一线%;减少呼吸窘迫综合征37%、坏死性小肠炎79%、脑室周围出血41%。2016年柳叶刀发表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APOSTEL Ⅲ),比较了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和催产素抑制剂阿托西班对先兆早产妇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在先兆早产妇女中,用硝苯地平或阿托西班进行48小时的保胎治疗可获得相似的围产儿结局[17]。

  作用机制:能特异性地抑制L型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上的跨膜钙离子内流,直接抑制通过细胞膜的Ca2+内流和细胞内Ca2+从肌浆网的释放,减少细胞内游离钙,抑制Ca2+依赖的肌球蛋白轻链激酶介导的磷酸化,降低平滑肌收缩性,导致平滑肌松弛。有研究表明,硝苯地平可以有效地抑制孕妇子宫的收缩,延迟分娩的时间,并能有效地进行止血,提高保胎成功率,改善分娩结局。

  用法:硝苯地平(非缓释片)的常用方案是初始口服20mg,随后每6小时服用10mg,持续3~7天,或直到转诊完成(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主);服药中注意观察血压,防止血压过低。

  联合用药:有文献报道钙通道阻滞剂和硫酸镁联合使用时低钙血症、低血压和心脏抑制风险增加,因此不推荐联合用药。

  2022 WHO建议:改善早产结局的抗宫缩治疗中推荐硝苯地平用于早产可能性高的妇女的急性和维持宫缩抑制剂治疗以改善新生儿结局;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和系统评价证实,硝苯地平抑制宫缩、延长孕龄的作用和β受体激动剂没有差异,而其不良反应和母儿不良结局显著低于β受体激动剂,包括降低早产儿常见的坏死性小肠炎、脑室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18]。虽然WHO已经将硝苯地平列为首选推荐的宫缩抑制剂[19],但是在国内很多机构,因为长期以来对该药物根深蒂固的认识和受说明书的影响,产科医生仍然对应用“降压药”抑制宫缩心存疑虑,一是怀疑其效果,二是担心因血压下降带来不良影响。

  最为常用的是吲哚美辛。2005年一项系统评价认为吲哚美辛是最常用的一种非特异性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与安慰剂组相比,吲哚美辛能降低孕37周前的出生率,推迟孕周并增加出生体重,与其他宫缩抑制剂相比,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能降低孕37周前的分娩率[20]。吲哚美辛由于其显著的保胎效果,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2016年公布的指南推荐其作为一线保胎药物,但由于其对胎儿的一些不良影响,建议谨慎使用。

  作用机制:前列腺素合成酶是花生四烯酸转换为前列腺素的关键酶,而前列腺素有刺激宫缩的作用,因此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继而可抑制宫缩。前列腺素可加强子宫平滑肌细胞间隙连接的建立,并促进跨膜内流和肌浆网释放钙离子,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加强子宫收缩。因此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通过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而发挥减弱宫缩的作用。

  用法:主要用于妊娠32周前的早产,吲哚美辛起始剂量为50~100mg经或直肠给药,也可口服,然后每6小时给25mg,可维持48h(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禁忌证:孕妇血小板功能不良、出血性疾病、肝功能不良、胃溃疡、有对阿司匹林过敏的哮喘病史。

  (1)吲哚美辛可以透过胎盘,胎儿血液浓度是母体的50%。宫内吲哚美辛暴露时间超过48小时的胎儿,可见动脉导管早闭的报道,大多发生于胎龄32周后。因此,32周后不推荐使用吲哚美辛。

  (2)吲哚美辛有增强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使胎儿肾血流量减少,从而造成孕妇的羊水减少,因此应保证至少每周1次超声评估[21]。

  代表药物为,孕期用药属于FDA C类。具有一定程度抑制宫缩的效果。

  作用机制:一氧化氮(NO)是强烈的平滑肌舒张剂,通过影响环鸟苷酸作用于子宫平滑肌,进而抑制子宫收缩。同时增加子宫内膜血流,利于子宫内膜生长。代谢可以释放出NO,作为NO供体。

  用药途径:早产可口服,或经皮肤、静脉给药,但疗效并不肯定,效果不及其它宫缩抑制剂。

  不良反应:性低血压引起,眩晕、头晕、颈面部潮红等,严重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烦躁。

  有部分资料证明可以有效抑制子宫收缩,但易导致孕妇低血压,甚至休克,且该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有待证实,合理的用药方案尚未明确,故极少用于临床治疗。

  代表药物间苯三酚,孕期前三个月使用间苯三酚无致畸作用,用药不需要监测孕妇和胎儿的心率,母体副作用少。间苯三酚根据FDA分类,属于B类。

  作用机制:亲肌性非阿托品类非罂粟碱类纯平滑肌解痉药,选择性直接作用于平滑肌,有效抑制子宫收缩。间苯三酚在促进解除平滑肌痉挛的同时,对正常的平滑肌影响小,不会引发低血压、头晕、心率加快、心律失常等抗胆碱样副作用;安全性高,不良反应极低。

  药代动力学:静脉注射间苯三酚,血药浓度半衰期约为15分钟,给药后4小时内血药浓度很快降低,之后缓慢降低。给药15分钟后,在肝、肾和小肠组织分布浓度最高,脑组织内极低,48小时后体内仅有少量的药物残留,故对孕妇及胎儿是安全的。

  用法:间苯三酚200mg(5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4小时滴注完毕。24小时用量可以达到400mg。视宫缩严重程度可再用一次,连续用药5-7天或用药至症状消失后维持2天。其可有效缩短第一产程,还可治疗痛经、子宫痉挛、先兆流产等。

  不良反应:例如皮疹、荨麻疹的发生率极低。目前未见报告其有致畸、致突变性[22]星空体育平台

  药物治疗是晚期先兆流产及先兆早产高危患者主要的预防措施,但因晚期流产及早产发生中往往有多因素、多环节及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的参与,因此,治疗应关注两个关键点:一是尽量找到晚期流产早产的原因,对因治疗;二是对于不同的宫缩抑制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应权衡利弊,注意其副作用;对于每种药物都需要谨慎选择,不可忽视每种药物本身存在一定的副反应和风险,掌握好每种药物的禁忌证和适应证对于晚期流产、早产预防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12] 许雅娟,任利单,翟闪闪,等 . 盐酸利托君联合烯丙 雌醇治疗先兆早产的效果评价 [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6,25(11):849-851,855.

  [13] 于红 . 烯丙雌醇在不同时期用药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疗效 [J]. 当代医学,2013,19(17):116-117.

  [14] 许雅娟,任利单,翟闪闪,等 . 盐酸利托君联合烯丙 雌醇治疗先兆早产的效果评价 [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6,25(11):849-851,855.